食物設計 X 跨領域美感教育 | 創作是為了進入一個神秘的領域,一種超越的渴望
我記得今天是來教課,怎麼變成簽書會了 XDDDD
過往課程結束後,收到的回饋是聽眾上完課去買書,但今天一進來,還沒開講先瞄到桌上有熟悉的影子,進來教室發現根本人手一本,連簽字筆都準備好了!
謝謝這群可愛認真的老師,他們是「跨領域美感教育社群」的老師。「跨領域美感教育計畫」是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中的一環,根據12年國教的素養導向教學與跨領域學習,推動以藝術領域為核心,串聯跨科學習的美感課程。
今年很榮幸能和美術、餐飲、數學、生活科技、多元文化等不同領域的老師們一起學習交流,是無比珍貴的經驗,自己又特別喜歡能在 input與 output之間來回切換的計畫。想起幾年前,特別到高雄美術館看錯覺藝術大師艾雪 Escher的展覽,沒想到今年,竟能因為食物設計再次與這位結合藝術與科學的創作大師「相遇」。真的太開心了!
如果每堂課都能像今天這樣,書是不是很快就三刷了 ? (誤)
出版社最近悄悄傳來下一本書進度的提醒,那是要下定決定閉關的覺醒。寫書出書不會讓你賺大錢發大財,剛好近期看完《#創造力的修行》這本書,其中一段話特別有感 :
「 我們創作,並非為了製造或銷售物質產品。創作是為了進入一個神秘的領域,一種超越的渴望。 」
是啊,如果寫書、辦展覽、創作的目的只是為了賺錢,那我大概早就放棄了。 但心中知道,寫書創作、掏腰包辦展的目的不僅是使命,還是文化的積累。
近期文化預算凍刪總總,若其舉為真,出版人和文化內容生產者,只會愈辛苦。文化和教育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,不想看到下一代的孩子,成為一群沒有文化素養的人。
所以,無論再辛苦,我相信無論是投入寫書、雜誌、繪畫、藝術、策展、市集、飲食、導覽、影視、戲劇、工藝、音樂、表演、舞蹈、建築、科技、數位、動畫、教育、科學等內容生產者,大家還是會堅持走下去,因為不只是為了賺錢,要碗飯吃,而是為了那份傳承與超越的渴望。
コメン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