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食物設計與食農教育的跨世代學習】從寶寶、小小孩到阿嬤,我們要一起把土地的美好吃回來!
這應該是我第一次演講,台下的聽眾橫跨了幾個世代——有平均 60、70 歲的阿嬤們,也有最小 6 個月大的寶寶,一起聆聽。

「阿嬤們從一開始聽不懂,到親手實踐食物設計,最後覺得自己的工作很酷!謝謝老師給我們這場餐會前的加強班補習 🤜🤛」
「妳是我們發新聞前的安心丸,我們沒有讓妳失望,雖然還有很多可以優化的地方。畢竟阿嬤的習慣很難改,有一種餓,叫做 阿嬤覺得你餓,她們總是忍不住想餵飽大家。」

「原本受邀上課的阿嬤們,對課程無感,但經過今天餐會的實踐,瞬間融會貫通,還特地跑來和老師分享💕」
「今天的食物設計實踐幼幼班,基金會也有發媒體新聞,成果與老師分享!」
這是弘道不老夢想125餐廳夥伴提供的回饋。不老夢想 125號 是由弘道老人基金會所經營的一家餐廳,特色在於由一群長者共同參與餐廳的經營與運作。看到這些回饋,內心充滿感動與欣慰。這些阿嬤們從一開始的不確定、不理解,到親手參與食物設計,甚至開始覺得自己的工作「很酷」,這個轉變讓我覺得一切努力都值得。
尤其是那句 「妳是我們發新聞前的安心丸」,讓我覺得自己不只是課程的講師,更像是一個陪伴者,一起見證大家從陌生到熟悉、從無感到融會貫通的過程。這樣的轉變不是單向的教學,而是一種共同學習的體驗,讓我也重新思考食物設計如何真正落地,融入每個人的生活。
阿嬤們的習慣與想法確實很難改變,但看到她們願意踏出一步,開始用新的方式思考自己的食物與工作,甚至主動分享心得,這真的讓人無比感動。我特別喜歡 「有一種餓,是阿嬤覺得你餓」 這句話,這不只是日常的幽默,更是阿嬤們對於食物與照顧的深厚情感,而這份情感如果能透過食物設計轉化為更具創意與價值的形式,那就更有意義了。

「原本無感的阿嬤,實際走完餐會服務後,對課程超級有感」
我想真正的學習不只是課堂上的知識,而是要透過親身參與,讓概念變得具體、可觸碰,甚至能夠內化成自己的經驗。這種從學習到實踐的轉變,正是我最期待的食物設計影響力之一。
食物設計 x 食農教育 x 食魚教育
這次的活動我完全沒預期聽到食藝獸的小倩老師,她在補習班推動暑假的食物設計課程,透過老師的引導與孩子們的創意,讓親子重新看待食物的價值。而 煮煮日 的創辦人也是好食育理事長 Cali 也分享了她運用食物設計概念,為社區打造的永續餐會案例。看到這些方法能夠落地應用,讓食物設計在不同場域開花結果,從兒童教案到成人教案的轉譯與延伸,我內心真的充滿感動,收穫滿滿。



還有謝謝我有史以來最小的聽眾——6 個月大的愷寶寶。
他乖乖地坐在台下,聽我分享食育與食物設計。我的故事應該很精彩吧?他躺在媽媽懷裡,沒有哭鬧、沒有睡著,而是全程認真「聽講」。阿姨喜歡你!❤️

最後感謝 綠色餐廳「不老125」 提供舒適的場地與美好的餐點,阿嬤們說:「我們要一起把土地的美好吃回來!」這句話聽了真是暖心,今天收穫滿滿,也請大家期待我們的一起玩。
關於不老夢想 125號
不老夢想 125號 是由弘道老人基金會所經營的一家餐廳,特色在於由一群長者共同參與餐廳的經營與運作。這不僅是一間餐廳,更是一個社會創新與關懷長者的計畫。餐廳的目標是讓長者不僅能夠享受美食,還能夠感受到自我價值的提升,並且能夠透過參與工作,維持身心健康。

餐廳的運作方式不同於傳統餐廳,它讓長者們擔任廚師、服務員、甚至餐廳管理者的角色,發揮他們的經驗與技能,並在這個過程中建立社會連結和成就感。這些長者在廚房中製作健康、美味的餐點,並為顧客提供溫暖的服務,讓每一位來店的食客都能感受到家的溫馨。
不老夢想125號不僅提供美味的餐點,還致力於推動食農教育,透過長者親自參與和食物的製作過程,讓每一位顧客都能更加了解食物的來源與食材背後的故事。餐廳的食材選擇注重健康與營養,並且透過當地食材與季節性菜單,提供符合長者需求的餐點。
這間餐廳的核心理念是「讓長者過得更有尊嚴」,通過餐廳的經營不僅提供了社會參與的平台,還讓長者感受到被社會接納與重視,同時也讓他們能夠在工作中找回自信與活力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