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OOD + Design 食物設計與顏色
顏色,是我們用來與外界溝通很重要的媒介,尤其是在食物本身。食物的顏色,讓人們能夠辨別手上的食物是否可吃下肚,是否新鮮。然而,發展近300年的食品工業,某些食品加工業者為了想讓消費者買單,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,除了香味,食品的「色相」也成為食品設計的顯學。因此,食品業者化身成食品設計師與畫家,手上拿著畫筆與調色盤,就像水彩調色一般,以不同比例調配出五顏六色的蘋果口味、藍莓口味、草莓口味等各式各樣充斥著廉價人工色素的仿製品,漸漸扭曲這些食物原本應有的顏色,而人們也在食品業者的行銷策略與高明的食品加工技術下,漸漸分不出來食物原本的顏色是什麼,因為,生活中,人們往往受到色彩的誘惑,而產生食慾,卻忘了背後的危機。 舉例而言,小美香草冰淇淋讓大眾誤以為香草是白色的,乳瑪琳早期是雪白的色彩,並不是目前黃澄澄的奶油色,五彩縯紛的糖果,是食品業者為了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,加入了人工合成色素調製,事實上真正的草莓不會這麼紅,葡萄也不會這麼紫,芒果乾也不會這麼橘。現今,台灣食品醜聞如同按下了啟動開關,一則則的連環爆,然而,人工色素的濫用一直是很少備受關注且重視的食安問題。國外最近有則案例,一群媽媽向M&M所屬的瑪式公司陳情,希望改用天然色素,是因為人工色素會對身體造成負擔,包含影響兒童的行為,過動、過敏等,而台灣很常看到的紅色色素6號,常出現在路邊攤的糖胡蘆、傳統美食發糕、紅粿等,處處可見到的紅色及人工色素,儘管沒有太多的提及,但實際上氾濫得比銅葉綠素還廣泛。
設計發想: 運用色票,讓大家看見食材應有的顏色,理解食品的色彩原料特性,可以用「選擇」的力量降低接觸不安全、不健康食品的機會,同時也傳遞其實天然的顏色取自於大自然中,只是我們的眼睛已經忘記去觀察這些美麗自然、就在於我們生活週遭的顏色。
Food Design: 吐司玫瑰花小點
原料:石榴、天然野生藍莓、吐司麵包
工具:色票